垃圾中轉站會產生大量的異味,還可能滋生蒼蠅和蚊蟲,這會對周圍的空氣質量、污染物濃度、水質及水生態環境造成影響。
別搞錯了,那是上個世紀的垃圾堆放場,而不是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垃圾中轉站。
如果一座垃圾轉運站看不到垃圾、聞不到異味,外觀像一座“花園洋房”,而且作業全程都實現了智能管理,你還會對此產生“厭惡”嗎?
垃圾中轉站常常被誤解為“垃圾處理站”,但實際上這兩者有很大不同。垃圾處理站是垃圾的終處理地點,通常占地面積較大,采用焚燒、填埋、堆肥和降解等技術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。而垃圾中轉站只是垃圾收集過程中的一個中轉點。當垃圾被收集后,會在中轉站進行封閉壓縮,然后運走。由于中轉站的隱蔽性和合理的空間設計,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。
關于備受批評的“距離過近”問題,根據標準,“小型Ⅳ類”中轉站與鄰近建筑的小距離要求為10米,均符合相關規定。
關于日常生活出行的影響,相關人員指出,垃圾中轉站的轉運時間和路線不會與居民的日常活動重疊,這將盡可能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干擾。